
【“新”资讯】助力新冠,新基因
- 2021-08-06
- 83
预防接种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、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,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今年“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”的宣传主题是“接种疫苗,防控疾病,守卫健康,守护一生”。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平稳,但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,我国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压力很大,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。各地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,充分利用“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”的宣传契机,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、关注预防接种的良好氛围,提升人民群众接种意愿,巩固疫情防控成果,维护全民健康安全,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。
婴儿出生后,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“抵御疾病”的抗体,尤其是母乳喂养者,奶汁中含有一定量的抗体。因此,婴儿在半岁内很少感染疾病。但是,婴儿6个月以后,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退,抵抗力会因此逐渐减弱和消失,此时若接触病毒、细菌等病原体,孩子就容易受传染病的感染。
疫苗作为预防针对传染病的特异手段,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。孩子接种后出现38℃以下发热、轻微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,可加强观察,多喝开水,注意休息和保暖;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、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,应尽快与接种医生联系。并非所有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均与疫苗接种有关,可能是偶合症等。孩子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且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,可以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申请做异常反应诊断。
儿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宜接种或暂不能进行预防接种:
1、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、牛皮癣、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,应在治愈后再接种
2、体温超过37.5℃的发热儿童。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、麻疹、脑炎、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,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。所以,应病愈后再接种
3、有严重心脏病、肝脏病、肾脏病、结核病的儿童,不宜接种
4、神经系统疾病,如癫痫、大脑发育不全等,也不宜接种;5、重度营养不良、严重佝偻病、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,不宜接种
6、过敏体质及患哮喘、荨麻疹的儿童,不宜接种。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,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,会发生过敏反应
预防接种的原理是将已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,使身体认得他们并激活防卫系统,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,来对抗未来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起的疾病。总体来说,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受种者不患接种疫苗所针对的疾病。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5%-95%,由于个体差异,也有可能免疫不成功。
由此可见疫苗接种十分重要,
检测疫苗接种是否成功更是必不可少的。
注射了疫苗一定产生抗体吗?
如此说来,注射了疫苗并不等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,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去医院接种了疫苗就有了防护罩,毕竟这中间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。确认疫苗接种后有没有效果,最终极的做法是做抗体检测,如果为阳性,表明接种成功;如果为阴性,表示接种失败,建议在疾控中心的医生指导下补种相应疫苗。
新基因格疫苗接种效果检测
评估机体是否已经对常见的感染(病毒、支原体、衣原体等)或疫苗接种产生了抗体,为预防免疫提供依据
检测项目 |
麻疹病毒抗体IgG |
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 |
腮腺炎病毒抗体IgG |
风疹病毒抗体IgG |
甲肝病毒抗体IgG |
乙脑病毒抗体IgG |
乙肝表面抗体IgG |
疫苗接种效果检测,哪些人需要?
重视疫苗注射是否产生抗体及疫苗效果的人群
“完成疫苗接种”并不意味着能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。不同的人对疫苗接种效果是不一致的,有的能产生高滴度抗体,而有的抗体“产量”不足。因此不管接种哪种疫苗,它的有效率是多少,到底有没有保护作用,关键在于接种后体内有没有生成足量的保护性抗体。所以,疫苗接种后进行疫苗抗体检测是十分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