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“新”资讯】助力新冠,新基因
- 2021-08-06
- 83
母乳,被称作“上帝的礼物”不是没有道理的,因为母乳是任何代乳品都无法比拟的营养圣品,是宝宝从出生到初步成长期的最佳食物,但对于一些宝宝却堪比毒药,比如患有NICCD(希特林缺陷病)的宝宝。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?为什么就不能吃母乳?
NICCD是什么?NICCD是由于体内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蛋白缺乏导致的遗传代谢疾病,会造成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,以及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落后。患此病的宝宝,若经母乳喂养,会出现黄疸反复或延迟消退、食欲低下、大运动发育落后、精神状态差等症状。NICCD为隐性遗传病,故患儿的异常可能来源于没有症状的父母。
1、面部丰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,并且患儿刚出生时其身长较同胎龄正常婴儿更短小(正常婴儿出生身长平均50厘米)
2、无早产,母亲孕期无疾病,却生出了瘦小的宝宝
3、出现黄疸反复或延迟消退,即便黄疸指数并不是那么高
4、身高体重与同龄正常儿童之间差距越来越大,肌肉力气较小,3月龄时无法抬头,或者6、7月无法翻身
NICCD诊疗困难?由于NICCD患儿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多在新生儿期发病,易被误诊为母乳性黄疸、特发性胆汁淤积症、胆道闭锁等其它疾病,所以未能引起家长们的注意,导致患儿治疗被耽误,当出现其它异常时才开始四处求医,却找不准方向。
NICCD能否筛查发现?NICCD是一类遗传代谢病,多数患儿可以通过检测代谢产物发现异常。因此,遗传代谢病的早期筛查异常重要!
NICCD筛查异常怎么办?筛查结果疑似阳性的患儿,需要进一步通过基因检测,分析相关基因是否有突变,确定突变类型。新生儿时期是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的关键时期,了解致病突变基因携带情况,有助于实现早筛查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减少疾病对孩子健康的危害。
NICCD能否治疗?NICCD可以被治疗,主要以饮食治疗为主,食用无乳糖且富含中链脂肪酸的奶粉直到1岁,并加用保肝利胆的药物。
某女宝宝,出生后3天出现黄疸,行常规退黄治疗后黄疸一直未消退;遗传代谢产物筛查初筛和复查均见瓜氨酸持续偏高,据宝宝母亲表示第一胎宝宝也出现过黄疸持续不退的情况,自己当时未给予特殊处理,大儿黄疸后期便自行消退,自觉大儿无特殊表现,既往产检未见异常,也未做过遗传代谢疾病筛查。
代谢产物初筛:瓜氨酸增高
代谢产物复查:瓜氨酸持续增高
肝功能: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:155U/L(正常范围15-60)
黄疸值:13.7mg/dl
甲胎蛋白:>1210ug/L(正常范围5-21)
尿有机酸检测:见己二酸、辛二酸及癸二酸增高,余未见异常;
基因检测:
患儿SLC25A13基因纯合突变;
父源SLC25A13基因c.852_855del杂合突变;
母源SLC25A13基因c.852_855del杂合突变;
临床确诊:NICCD(希特林蛋白缺乏症)
干预措施:患儿停止母乳,给予无乳糖特殊奶粉治疗
治疗阶段:瓜氨酸退至正常,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值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,黄疸消退。